1、子曰:君子正其衣冠,尊其瞻视,俨然人望而畏之,斯不亦威而不猛乎?
2、朽木不可雕也,粪土之墙不可圬也。
3、不迁怒,不二过。
4、有君子之道四焉。其行己也恭,其事上也敬,其养民也惠,其使民也义。
5、虽小道,必有可观者焉;致远恐泥,是以君子不为也。
6、贤哉,回也!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。回也不改其乐。
7、子曰:好直不好学,其蔽也绞;好勇不好学,其蔽也乱;好刚不好学,其蔽也狂。
8、孔饱食终日,无所用心,难矣哉。
9、君于惠而不费,劳而不怨,欲而不贪,泰而不骄,威而不猛。因民之利而利之,斯不亦惠而不费乎?择可劳而劳之,又谁怨?欲仁而得仁,又焉贪?君子无众寡、无小大、无敢慢,斯不亦泰而不骄乎?君子正其衣冠,尊其瞻视,俨然人望而畏之,斯不亦威而不猛乎?
10、孔有教无类。
11、君使臣以礼,臣事君以忠。
12、有德者必育言,有言者不必育德。
13、执德不弘,信道不笃,焉能为有?焉能为亡?
14、用之则行,舍之则藏,唯我与尔有是夫。
15、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
16、刚、毅、木、讷近仁。
1、曾子曰:"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仁以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远乎?"
2、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
3、修己以敬,修己以安人,修己以安黎民。
4、子曰:"知者乐水,仁者乐山。知者动,仁者静。知者乐,仁者寿。"
5、学如不及,犹恐失之。
6、前所闻未及行,故恐后有闻不得并行也。
7、过而不改,是谓过矣!
8、不观高崖,何以知颠坠之患;不临深渊,何以知没溺之患;不观巨海,何以知风波之患。
9、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
10、夫达也者,质直而好义。察言而观色,虑以下人。
11、孔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。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
12、巧言令色,鲜矣仁!
13、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
14、君子喻於义,小人喻於利。
15、民之於仁也,甚於水火。水火,吾见蹈而死者矣;未见蹈仁而死者也。
16、樊迟问知。子曰:"务民之义,敬鬼神而远之,可谓知矣。"问仁。子曰:"先难而后获,可谓仁矣。"
1、仁远乎哉?我欲仁,斯仁至矣。
2、君子谋道不谋食,君子忧道不忧贫。
3、法语之言,能无从乎?改之为贵。巽与之言,能无说乎?绎之为贵。说而不绎,从而不改,吾末如之何也已矣。
4、人之过也,各於其党。观过,斯知仁矣。
5、不知也;知其说者之於天下也,其如示诸斯乎!
6、性相近也,习相远也。
7、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
8、子曰:慎终,追远,民德归厚矣。
9、子谓子夏曰:"女为君子儒!无为小人儒!"
10、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
11、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。
12、居处恭,执事敬,与人忠。
13、大丈夫处其厚,不居其薄;处其实,不居其华。
14、子曰:饭疏食、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
15、古者言之不出,耻躬之不逮也。
16、是可忍也,孰不可忍也?
1、施,取其厚;事,举其中;敛,从其薄。
2、诗三百篇,一言以蔽之,曰:"思无邪。"
3、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,其不善者恶之。
4、饭疏食、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
5、性相近也,习相远也。
6、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
7、君子之仕也,行其义也。
8、子曰:"志於道,据於德,依於仁,游於艺。"
9、君子矜而不争,群而不党。
10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